同志们:
受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委托,我向各位扼要汇报以下新一轮信息化建设前一阶段的基本工作,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信息化是学校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都明确提出的要加以积极推进的发展战略。经过多年的酝酿与前期的充分准备,我校于2010年10月正式启动了新一轮信息化建设项目。学校紧紧围绕“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资源共享、应用有先”的建设思路,加快信息基础建设,改造和优化校园信息网络;以“硬件集群、数据共享、应用集成”为原则,力求以成熟、主流、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改造满足校园数字化发展要求的应用框架;努力建成各部门之间数据整合、资源共享、管理流程优化和应用系统集成并满足学校信息需求的信息化系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信息化建设统筹力度不断加大。
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每学期都召开会议,专题听取汇报,注重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专家组、工作组与实施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部署重点工作,研究解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聘请校内外专家组成专家组,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咨询机构,在审议信息化重大建设问题、论证重大技术问题与改造方案、参与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的监理以及项目的验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工作组积极组织、协调、指挥各实施组具体实施学校各项信息化建设工作;基础平台、资源建设与管理服务等三个实施组小组,具体负责、有序推进各业务系统的建设与运维。学校信息化建设呈现出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
在基础设施建设层面,加强与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南京银行、工商银行等单位的深度合作,借力“外资”,加大投入,完善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我校和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分别签订了一期、二期合作协议,共建三校区信息化网络;与南京银行、工商银行签署了合作更新一卡通系统和建设数据中心的协议。
我校数据中心主机房的建设,以及桥头校区和福建路校区老机房的改造工程已经全部完工。位于仙林校区的主机房总面积约370平方米,拥有充足可靠的多路电源供给系统、大功率精密空调系统、全方位实时运行监控系统、先进的布线和严密的安保系统;内部区域划分合理具有前瞻性,选用的建材环保、安全,为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以及未来十年的业务发展和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校园网的出口带宽由原来的400兆增加到1700兆。目前,正筹备教育科研网IPv6的接入工作。现已完成仙林校区和福建路校区学生宿舍区、教学行政办公区网络的升级改造,学生宿舍有线网络采用最先进的10G EPON接入技术,每个学生一个信息接入点;教学行政办公区主干网的硬件设备改造全部完成,实现了“万兆主干、千兆桌面”的目标;教学行政办公区域和学生宿舍区基本上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所有拥有电信手机号或无线上网账号的师生员工均能随时随地上网;以优惠资费,租用了1 条1000兆的独享专线宽带,解决了我校未来3到5年出口带宽受限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上网速度。
为全面实现“三区相连、三网相通”,一期建设由南京电信免费提供8芯单模光纤给我校使用,实现我校福建路校区至桥头校区光纤互联,三个校区组成环网,校区间不再存在单点故障,大大提高了主干网络的稳定性。
(三)信息化业务系统平台建设扎实推进。
按照技术领先、服务优良、同行公认的要求,借力“外智”,通过政府采购,选择了北明软件作为总集成商,并于去年6月正式签约。在北明软件、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和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下,我校已初步建成了“一套标准、三大平台、多个应用系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首先,确定了编码规则并
整理了学校自定编码数据,完成了
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成功运用了国标、行标和校标等共计273个,有力的保证了信息数据在校内有效的流转。
其二,完成了三大平台即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共享数据中心的建设。我们有了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统一的信息展现平台和统一的数据中心,这三大平台打通了各新老业务系统,使原来各部门间数据通过纸质或电子表格的形式传递变成了自动同步,有效地做到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降低了出错机率,提高了办事效率。
其三,我校成功
开发了
OA
办公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集成了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财务
管理系统等。目前业务系统建设方面已完成35个业务系统中的16个新建或集成工作,并于去年12月初通过了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验收组的验收。
(四)信息化资源应用效益明显提高。
我校新一轮信息化建设遵循应用驱动、应用优先的原则,建设以应用为导向,建设成效以应用为检验标准。
OA
办公系统,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再造,初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和流程规范管理,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人事管理系统,通过对教职工档案、年终考核与工资薪酬等管理功能的梳理,初步实现了人事管理的规范化;教务管理系统通过学籍、师资、教学计划、职能排课、选课、成绩、教学评价等模块管理,实现了智能化的资源调配和规范化的教学资源管理,对传统专业与课堂教学的改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图书资源系统实现了网上预约、续借、异地委托借阅、订购征询、教参推荐,集成了超星整合检索系统,极大的方便了师生员工课外学习与科学研究所需;财务管理系统已具备了财务报表、科研项目、工资与收费等信息发表功能,实现了无现金报账,为学校财务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发与迎新系统的使用,极大的方便了新生报到,据统计,90%以上的新生登录系统,在报到之前80%以上的新生完成了缴费,其中还有一些班级在报到之前就已召开网络班会。
成绩的取得源于学校党委行政的高度重视,源于信息化建设领导的有效组织,源于信息化工作组的稳步设施。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各部门各学院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与卓有成效的支持。现教中心网络管理的同志们几乎放弃了所有寒暑假、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各部门具体工作人员像党校办的陆明峰、学生处的衣琳、教务处的陈明、人事处的吴三红、财务处的李建金、外事处的张亦佳等既要完成繁重的本部门原有岗位的工作,还要加班加点的完成本门业务系统开发与集成过程中相关具体工作的论证、协调、配合。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要求相比,与师生员工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鼓励创新政策没有到位;
二是资源建设任重道远,不少数据资源还处于空白;
三是使用水平不够平衡,师生员工信息化参与度不高;
四是队伍建设瓶颈尚未突破,专业化人员较为缺乏;
五是动态管理机制尚未形成,信息化建设的长效制度没有建立。
特别是,信息化与学校内涵建设的深度融合有待加强,信息技术对传统专业和学科的改造和变革作用不够显著,对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影响力尚未显现。我们必须以今天信息化建设推进会为契机,认真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也请与会的各位老师建言献策,共同做好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谢谢!
|